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

台灣的國球

自從這次經典賽中華隊二度敗給中國隊,每天都有如何救台灣棒球的報導,以往讓我們驕傲的運動,如今卻是罵聲連連,台灣的棒球真的生病了,有藥醫嗎?我覺得是有的。
記得我剛開始看棒球時,那時中華職棒只有四支球隊,當時的球員都是高中大學畢業的菁英,加上當時的規訂,一隊一場比賽可同時上場三位洋將,所以場上的競爭也格外激烈,最令投手聞風喪膽的無非就是三商虎的三支洋砲 康雷、鷹俠、哥雅 加上本土的林仲秋,對方投手想躲都躲不掉,不只投手難投打擊手也不好過,當時味全龍的賈西、統一獅的瑞奇、兄弟象的派瑞和強生、每個都有美國大聯盟的身手,那時本土球員就是要和這些怪物互相競爭。自然到了國際賽,遇到那些動不動球速就150以上的投手,或是手臂比我們大腿還粗隨便一揮球就飛出全壘打牆的洋砲,自然也不會畏懼和陌生了,再這樣的競爭下也培養出不少知名的好手,兄弟象的假日飛刀手陳義信、鐵捕洪一中、盜帥林易增、棒球先生李居明、王光輝,三商虎的涂鴻欽、康明杉、林仲秋,統一獅的杜福明、曾智偵、羅敏卿,味全龍的金臂人黃平洋,呂明賜、黃煚隆,這些都是大家到現在大家還是不會忘的棒球英雄。
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,中華隊在四強賽遇上日本隊,一局上中華隊首棒黃忠義就從日本先發投手小檜山手中回出陽春砲,加上郭李建夫完投九局只被打出五支安打的壓制下,中華隊以五比二打敗了日本隊,雖然冠軍賽輸給了古巴隊,中華隊歸國時,機場塞滿了熱情的球迷迎接國人的英雄們,這些歷史畫面至今仍深深烙印在許多人的腦海裡。看看現今的中華職棒,今年進步的就是從六隊回到了四隊,可是隊洋將的限制還是太多了,很多在台灣投的威風八面的投手,到了國際比賽都投得綁手綁腳,一些在職棒打擊成績閃亮亮的本土大砲,到了國際賽各各彷彿都忘了球棒長什們樣子,瞎揮亂揮一通,總之現在那些職棒所謂的明星球員就是過太爽,各個都像井底之蛙,不知外面的世界是怎樣,盼望棒協能看清這個原因恢復到以前的制度,這才能救我們的國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